第五十二课 约伯记 之一



题示:先把约伯记读一遍,请特别注意约伯记自认无辜的自辩,及对神的迷惑。



「对许多的试炼,我们都是无法解释的,因为神根本就不肯说明;硬要解释就把整个试炼的本质破坏了,神要我们在试炼中学习单纯的信心及不变的顺服。我们若知神为什么把我们放在试炼里,试炼就不能生出信心及忍耐。」

 ——爱德生



圣经虽是把创世记排在第一,却不等于说它是最早的一本书。许多证据都显明约伯记成书的日期比创世记早出很多。

尽管如此,这本在四千年写成的史诗与今天人类面对的生命之谜,关系仍然极之密切。

约伯记不单历史古远,题材真实,其文体之高超也是出类不凡的。毛顿博士(Dr。Richard G。Moulton)是举世公认之文学权威,他说我们若召集对文学有修养的人推选世界文学名著中最优美之诗,无可怀疑大多数人会投约伯记一票,它实在是诗中的奇葩,文坛中之瑰宝。



 主题与方法

本书讨论的主题,正是人生自古之悬案——受苦之谜;但它特别注意的,是圣徒受苦之谜。前面我们讨论过希伯来诗体的一特点就是其灵活性,不会受严格之韵律限制。这个长处特别适用于讨论这一类复杂的题目。用毛顿博士的话说:「本书内所涉及哲学之讨论也是极富戏剧性的,就如激情的升降、中心的广涧、思潮的急变等,但这一切变动中,总是以自然界为它的背境,这样便形成全书的高潮活像旋风一样,把我们带进超自然界里。书中修词的考究叫主题更是突出:有时一连串华美的词藻叫人暂忘激辩中的主题,心神为之倾倒,不能自己。」

这个重要而敏感的题目,是藉着几个不同人物的谈论而发展开去,他们各代表了不同之背景及立场来发表他们对这问题之看法。他们都是约伯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后来这三个「年纪老迈」的人好像词穷了,年轻的布西人以利户就加进来讨论(三十二章),仍然没有结果。全书就以神的宣告作结束,他宣告之庄严与华美,非细加咀嚼不能领会。

很可惜,英文钦定本没有把原文之诗风译出来,修订本Revised Version)在这方面下了点功夫,把原诗之「平行法」尽量表达,这对我们欣赏约伯记有莫大之裨益。但中文之「官话和合本」仍然可看出原诗之味道,下面我们略举数例说明之:

 约伯之自辩:

「我的舌上岂有不义么?我的口里岂不辨好恶么?」(六30:另参七1、7、11、12)

 以利法之责言:

「你的倚靠不是在你敬畏神么?你的盼望不是在你行事纯正么?」(四6;另参四12、13)

 比勒达之劝告:

「神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 (八3;另参八11、20~21)

 琐法之陈述:

「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么?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么?」 (十一3;另参十一1、7~10)

 以利户之意见:

「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三十二7;另参三十二11、17~22)

约伯记中诗的部分是从第三章起;第一、二章不是诗体,是诗中历史的背景;而到四十二章六节,全诗就以约伯自己的话作结束:

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四十二章七至十七节不是诗体,是诗的历史结语;因此我们可以说约伯记是一首镶在史诗中的诗歌。



 主旨与信息

一般来说,本书之主旨是「说明神对待人的方法」。人的知识既是这样不完全,对本身许多问题就难免不产生错误的观念,约伯记就是要纠正我们的观念;但本书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乃是告诉我们属神的人受苦并非枉然的,有神慈爱的旨意在上面,我们若知道神的计划,就知这一生最痛苦的时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约伯若能像我们一样,在未受苦之前就看到了约伯记第一章天上的会议记录,又看到试炼之后所得之福乐,像记在四十二章七到十七节那段,他的反应与说话该有怎样大的分别!

当然,约伯不可能预先知道——但这正是全书之主旨啊!我们若不能抓紧这个钥匙,全书之精意就无法打开。因此现在就要留意了:在序和跋当中,就是约伯受试炼的经过及他的反应,但他的试炼不是空来独往。序文告诉我们他之试炼是源自神的准许及计划,跋语则告诉我们他经过试炼之后所得之奖赏及恩赐。他三个朋友该受责备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既不知约伯受试之前因也昧于他的后果,便按着自己残缺的知识来瞎猜一顿,徒然增加约伯之苦楚与烦恼。硬要把一些人生现象按己意地哲学化或推理一番,是二十世纪特强之风气,也是知识份子的陷阱之一。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尽管约伯及他的朋友不知道,人受苦仍是有他的原因的,但这个原因却不能靠理性就可以推论出来,它是在神慈爱的手中,就算一天我们走到死荫幽谷,也要这样相信,这不是逃避现实,对生命只抱消极之忍受,相反地,我们是接受生命中最高的事实——神。他可以使我们经过试炼,生命显得更成熟美丽,硬以为自己比人强,凡事要推理一番的,试炼临到,他的人生观就容易变得灰暗和苦涩,因为理性之盲点,正是在人生本身!

 神不要约伯知道

本书要说明的一个事实乃是:「神不要约伯预先知道他受试炼的原因」;全书之主题均是绕着这个简单的事实来推展出去的。假如约伯一早就知道他受苦的原因,信心就完全没有价值了,而人也永不能达到像被火试炼过的精金那样宝贵。对很多事情神不能在开头的时候就向我们显明,他若显明了,就会破坏他要我们得着好处的美意。圣经是多完美的一卷书!它启示的和保留的都有其深意在其中:它启示的是足够使我们充份去运用信心来胜过,而它保留的,又足够使信心有发展的余地。

我们要再强调:本书要说明的,正是神不要人预知试炼的原因。我们若不明白这要点,就会以为本书只提出问题,而不供给答案。我们若以为本书之主旨只在讨论受苦之谜,它确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答案。但我们已说过,这只是本书部分之信息——它不单讨论人为什么受苦,更全面的乃是为什么爱神的人受苦,这样来看约伯记,它就绝不是一本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的书了;它的答案就是在全书之序(一至三章)及跋(四十二章七至十七节)里面。

不错,那个答案还不是最后的答案,它只是暂时性的,叫爱神的人能在神的引导下可享安息,它最后的答案还在将来。本书之目的也只是提供暂时性之答案,叫我们知道人受苦之目的不单是成就神之计划,也是叫我们的生命更趋成熟;在一切苦难的后面,是神之计划,是他要我们得益之美旨。它告诉我们,这样的苦难不是审判,是医治;不是刑罚,是矫正;不是灾难,是训练;不是责打,是管教;这是本书提供之暂时性的答案。最后之答案要在我们见主那日才显明,那时我们就不再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而是与主面对面,我们就都知道,如同我们被主知道一样。

 受苦有益

约伯记之中心信息可以说就是「受苦有益」。透过绵绵的苦难,我们认识了自己。「老我」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中显明。本书能说明保罗的一句名言:「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希伯来书又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十二11)。用已故的波德博士(Dr. J.L. Porter)的话来说:「万事——最痛苦的试炼,最厉害的逼害,以及个人的悲愁有时会叫我们灰心丧志,自以为力不能胜,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所有这些事都是在全能全智的神手中,为要叫我们得益处,这正是约伯记的要义。」顾伯(William Cowper)有两句小诗很有意思:

 「隐伏在困境背后的,是神的笑脸。」

下面我们试把全书列表来说明:

 历史或小说

 很多人认为约伯记并不是历史,而约伯也不是真有其人。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有部分是历史,另一部分则不是,按这个说法,本书是根据一些历史事实来写的「喻道故事」,却不全是历史,就像莎士比亚之历史剧,或司各脱爵士(Sir Walter Scott)的小说一样。持这看法的人认为约伯大概是真有其人,但其事或许不如书中所陈述的那样。无论怎样,那些认为约伯记不是历史的理由,大都牵强附会得很。下面我们分别说明之。

 约 伯 记: 受 苦 有 益

 

       

    (一~二)

      

 (三~四十二6)

  

  (四十二717)

 

约伯:富有而敬虔

(15)

 

撒但:谎言与恶毒

(619)

 

约伯:受苦而敬虔

(2022)

 

撒但:愈加苦毒

(18)

 

约伯:受苦之极

    (913)

约伯自叹()

 

     第一组

以利法与约伯(四~七)

比勒达与约伯(八~十)

琐法与约伯(十一~十四)

     第二组

以利法与约伯(十五~十七)

比勒达与约伯(十八~十九)

琐法与约伯(廿~廿一)

     第三组

以利法与约伯(廿二~廿四)

比勒达与约伯(廿五~卅)

比利户与约伯(卅二~卅七)

神的宣告(卅八~四十一)

 

约伯:清白得雪

     (四十二7)

友人:荒谬被责

     (四十二8)

约伯:苦境转回

     (四十二10)

 

 

家庭:重归于好

     (四十二11)

 

 

约伯:极其富有

   (四十二1217)

 

数目字的巧合

有人认为本书论约伯之财富的数目字,巧合到难以置信——他有七千羊、三千骆驼、五百对牛、五百母驴,到他受试完毕后,神给回他的数目刚好是双倍。但这又有什么希奇?它们不单只可信,而且唯有这样才合乎情理。倘若你要形容一个极其富有的人的家畜,你会怎样写?又或者当你形容羊群、牛群、农产、人口,或军队等的大小多寡时,你会怎样写?约伯是「在东方人就为至大的」,你要说他的财富时,会不会说他有六千九百七十二只羊,三千零一只骆驼,或四百二十九对牛?作者若真是这样说,我们才会希奇呢!正如今天没有人说某某国家有陆军四十九万八千七百二十三人这么繁琐一样。因此约伯记中的整数是给我们一个观念,而这种记法也是合情理的,因为我们今天也是这样用法。

另一些人则说七与三这两个数目字用得太多,而七与三在圣经是有特别的含义,故作者所要传述的可能不是七与三这数字——就像他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七千羊、三千骆驼、三个朋友与约伯对坐七日七夜等——而是另一意思,因此就不是历史。这个问题可分两方面来说明:第一、我们前面已说过,约伯记是圣经最早的一本书,作者便无可能仿照比它晚期才出现的观念来运用这些数目字。再者,就算这些数目字真有其他含义,也不能因此而勾消这些数目字原有的真实含义,就如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一样,「十二」在圣经是有特别之含义,但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和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仍是历史的事实。

 撒但与神的对话

 有人认为约伯记不是历史的记载,原因就是人无可能知道撒但与神的对话,这部分一定是人凭空想像出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要这样说:人若然对属灵有什么的认识,都只能从启示得来,因此本书有关撒但与神对话的一段,若不是从启示来,便是出于人的想像,若说是出于人的想像,那么其他书信有关类似的记载也是人的捏造吗?在下一课讨论本书之序言时,我们还要详细地看这个问题。

 华美的诗体

另一些人认为本书不是历史的原因,就是因为本书以诗的体裁写成:如此美丽的诗句怎可能是约伯与他朋友对话的实录。其实这个理由很简单,在亚洲西部之闪族人民当中,藉美丽的词藻和工整的诗句来表达严谨之思想的例子,屡见不鲜。

有一点我们不可以忽略的,就是约伯与他三个友人之对话并不全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该书有不少地方告诉我们他们之交谈,历时甚久(二13);明显地,他们不是急急忙忙地抢着发言,他们曾经相对无言地对坐七日七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想才发表的;每个人之辩词都相当长,我们相信每篇辩词都有可能不是一气呵成的,也许他们当中停过数次,但没有人横加插入,打断别人之思路。倘若他们曾深思了七天才开始对话,在对话的时候停下来思想也是顶自然的事。反过来说,就算本书之无名作者在圣灵之启示下给约伯与其友人之对话加上诗歌之色彩,也是无碍本书是圣灵启示的事实的。

 圣经之见证

约伯记之历史性有一个最好的见证,就是圣经本身。以西结书十四章十四节说:「其中(指耶路撒冷)虽有挪亚、但以理、约伯这三人,他们只能因他们的义救自己的性命,这是主耶和华说的。」在十六、十八,和二十节同样的意思出现。我们都知道挪亚与但以理都是历史人物,你能想像神用两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而第三个却不是真有其人的名字,来说明这样重要的一个真理?你以为神会用一个虚构的人物,又说他「救自己的性命」?这算什么话?让那些不信的继续十信吧,至于我们,我们确信这样严肃的话,已足以说明约伯记的历史是可靠的。

还有,新约的见证也不可以忽视,雅各书五章十一节说:「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若然说雅各不是在圣灵启示之下写这段话,那么他或许是弄错了;但他是受圣灵启示而写的——我们确信如此,历来教会也是这样相信——那么他所提到的约伯便真有其人。试想想看,假如约伯不是真有其人,圣灵便无可能以他作我们的榜样。一个作榜样的人若根本不存在,这个榜样就不是真实,它也没有能力勉励我们去忍耐。你怎能因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忍耐而自勉忍耐?那不是荒谬吗?你以为神会作如此荒谬的事吗?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约伯记所记的人物及事迹都是真实的,是可信服的。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